top of page

心理諮商的條件?我可以去心理諮商嗎?如何申請?過來人經驗分享給你聽~

  • 作家相片: Eve .
    Eve .
  • 2023年12月21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已更新:2月23日

”本篇以「校園心理諮商」為主,非專業建議,僅供參考呦“

嗨~我是芳儀 ,大學時期,我曾經因為無法負擔心理情緒,並對一直以來深信的東西,突然感到迷惘,因此進行了兩個學期的心理諮商。今天我希望透過文字的分享,幫助正在考慮的你,或是好奇的你,有個經驗可以參考,那我們就開始吧~

 

一.【諮商的條件】

首先「並不是一定要有心理上的疾病,才能去諮商」只要有一件事情困擾你很久(超過三個月)你也試了很多方法,還是無法解決,我覺得就可以去試試看。(非專業建議)

校園諮商是免費的,目的就是不要讓學生有經濟壓力,好好的接住每一位迷失的你我。所以請不要不好意思 ,尋求幫助,並不意味著懦弱,而是表示你有智慧與能力去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

 

這邊我也分享簡易的評估工具“心情溫度計”,依照步驟一步步進行,就能簡易評估自我狀態

也可以透過此表偷偷評估他人呦(咦?



 

二.【申請辦法】

通常校園裡的心理諮商申請方式有兩種

1.線上申請:『登入學生系統 ➡️ 填寫表格』

2.現場申請:『去輔導處詢問 ➡️ 填寫表格』

兩者流程上幾乎沒有差別,但我推薦可以去「現場申請」,因爲有老師在現場就稍微了解你的狀況,如果你有任何疑惑也都可以馬上詢問呦

 

填好基本資料後,就會有表格給你勾選

以下分別為這些領域:(每所校園可能不同)

  • 人際關係

  • 自我成長

  • 課業壓力

  • 生涯發展

  • 家庭環境

  • 經濟問題

  • 校園適應

  • 性別頃向

  • 情感關係

  • 師生關係

  • 其他事務


我們能看的出來 ,老師們想湊4個字(什麼結論😍)。你也許會發現,其實能夠談論的範圍,是很廣泛的,所以真的不是要有心理疾病才能諮商啦~言歸正傳,根據你想要談論的部分勾選後(通常可複選),選好談話的心理師,這樣就申請完成啦(撒花💐)


而實際的談論內容, 會根據你想先談論的部分開始,就算當初沒有勾到也沒關係歐~(因為我就是這樣XD)

 

三.【談話前的準備】

準備要去諮商了,心理可能難免會有些緊張,不知道該做什麼,說什麼,如果你有以上擔憂,我想告訴你:請先當作「只是聊天」就好了,真的不用想太多~

而我在這裡提供一些「可能會影響談話效果的一些因素」給你參考。


 




1.是否與心理師在平等的關係上?


會這樣說是因為我「尊師重道」的觀念比較牢固,剛開始談話時,我都是以比較低的姿態在談話,即使心理師強調「我們是平等的關係」,我還是花了一段時間來調適,而我發現我真的會因為地位的不同,影響到「我想講出什麼東西」,所以在這邊跟你分享這個經驗~


2.是否相信心理師?


要對一個陌生人敞開心胸,說出內心最深層的話題,真的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許多人會擔心心理師是否會將談話內容洩露給朋友,老師或家人知道。然而在心理師法第17條中就有明定「心理師或其職業機構之人員對於業務而知悉或持有個案當事人之秘密,不得無故洩漏。」因此除非狀況特殊,專業的心理師們是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的。(我記得我甚至有簽什麼條約,來確保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如果是我們無法相信心理師,可能也會影響到談話的效果,但當然,信任是需要時間培養的,希望你能與你的心理師培養出互信,若覺得彼此不適合也可提出換一位心理師呦。


3.是否能對自己誠實,勇敢說出自己的好與不好?


再繼續往下之前,我想先引用「人本教育基金會」「【MeToo專題】「檢討受害人」,是什麼意思?」的一段話,來說明「檢討受害者」這句話。

如果是想從根本上,鼓勵並協助受害者逐步走出陰影,變得強壯,撕掉「受害」的標簽,同時,能使以後的人學習「逃跑或反抗」,避免悲劇再度發生,那麼,認真視受害過程,深入論受害的因果,也就是好好「檢討(依其原義,而不是歸罪)受害者」,就是不能或缺的工作

寫到「是否能對自己誠實,勇敢說出自己的好與不好?」這段時,我其實很怕被誤會說是在「檢討受害者」,但其實「檢討」這個詞是中性,像是檢討會議,檢討作業,檢討流程一樣,而因為文章內所提到的三個原因,(歡迎閱讀全文讓「檢討受害者」似乎等於「責備受害者」。


回到主題,「是否能對自己誠實,勇敢說出自己的好與不好?」我想表達的是,我們是否能客觀、誠實的檢視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有些不足,或抱持著某些偏見與想法,讓事情發展不順,有沒有勇氣面對這樣不完美的自己,我覺得是很重要的!我知道承認錯誤的感覺不太好,我也不太喜歡,但心理諮商的過程,並非從頭到尾都是療癒的,我也因為我的心理師,讓我看見自己的不足,而當我面對那些不完美時,我才感覺到自己能改變。因此,希望你可以誠實面對自己,擁抱不完美的自己,讓好的改變在我們心中慢慢成長出來。


 

4.是否願意付出時間與心力持續談話?


其實這段就是字面上的意思XD。有沒有耐心與心意的進行每一次的諮商,持續的讓改變的種子慢慢發芽,也是影響諮商效果的其中因素


5.是否願意接受新事物與觀點

「不要固執己見,堅信事情「應該」如何,不然會錯失了解真實情況的機會」—【原則-屬於你的引導式筆記】

意思就是「願不願意學習新的方法,了解新的思維」,我覺得這點也很重要~


6.最後,是否願意改變?

我一直認為,不管是面對什麼樣的事情,「願不願意改變」很核心,當然,對於大部分的人拉說,改變可能是痛苦的,甚至有點反感的,但好的改變必定伴隨著成長的果實。也只有願意改變,我們也才能脫離原有的困境。


以上六點,就是我個人覺得,會影響談話效果的因素,並非專業建議,僅供參考呦~~

 

結語

最後我想....諮商的過程並非都很「療癒」。事實上 諮商的過程可能會伴隨一些不舒服,而那些不舒服多半是因為陌生、未知、恐懼而引起的,這些我都經歷過,而我想送你我的心理師曾經告訴我的話:

我希望你能將那些不舒服,當作一份禮物。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好笑,收禮物不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嗎?怎麼會讓你感覺這麼痛苦?確實,但請相信它真的是一份禮物,你在拆開的過程中也許會有些難受,那些包裝上甚至有些刺,會讓你受傷,不想接近,但請你相信自己,也相信它,慢慢的拆開它,看看天上的小天使想給你什麼。

 

不論如何,最後的決定權在你身上,要去or不去,詢問看看or放棄,都是你的選擇並沒什麼好與壞呦,請記得「你有選擇權」就好了。最後,我希望你能好好照顧自己,多在意自己一點,適時與外界尋求幫助,都是很好的事情呦


如果有什麼問題或心得,都歡迎在底下留言跟我說,我們下篇文章見~

 

嗨~我是芳儀

我以舞蹈表演家的身分

創造心理共鳴的表演

以同理觀眾的內心感受

讓他們的情感 得以被抒發 被理解進

而得到力量,陪伴他們跨出前進的一步


歡迎校園活動、心理團體

教育機構、兒福團體、活動講座

來信聯繫😊


相關資訊連結:


芳儀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